主持人故意卖关子,把音调拖得老长,故意勾起大家的好奇心。
等大家的情绪都开始紧张起来,主持人笑着开口:“最强全能才艺加颜值转就是北北!让我们恭喜北北!”
【我就说肯定是北北!】
【恭喜北北成为最强全能主播!】
【这不就是新的音浪一姐吗!太牛了!】
【才三个多月,竟然就杀出重围,太有实力了!】
郑佳元他们在现场看到,也都激动地鼓掌!
郑佳元把手放到嘴边,大喊道:“北北最美,北北最棒!”
最爱北北也跟着喊:“......
夜深得像一口沉入地底的井,许沉舟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。窗外城市已陷入低语般的静谧,只有远处高架桥上偶尔掠过的车灯,在他脸上划过短暂的光影。他没开主灯,只留一盏台灯,昏黄的光晕落在桌角那封刚打印出来的匿名信复印件上??第487号用户的手写体字迹歪斜却坚定,像在泥泞中爬行仍不肯停下的人。
手机震动,是林北北发来的消息:【公安部技术组确认,境外数据包中的背景调查文件含有深度伪造成分。他们试图用AI合成你的语音片段,制造你收受境外资金的假象。但我们反向追踪到了原始IP跳转节点,最终指向一家注册在海南的“博育教育咨询有限公司”。法人代表:陈文昭。】
许沉舟瞳孔微缩。
陈文昭。那个三年前被“清源计划”亲手送进监狱的年轻人的父亲。当年那起案件轰动全国??某重点中学副校长之子长期诱骗女学生拍摄裸照,并建立私密群组传播。而真正让此案突破僵局的,是一段来自“静言舱”的录音留言。一个叫小雨的女孩,在系统自动触发三级预警后,颤抖着说出了全部经过。证据链完整闭合,法院终审判处七年六个月。
那时陈志国还在幕后操控舆论,称这是“境外势力抹黑中国教育形象”,可陈文昭更狠。他在儿子入狱当晚召开记者会,指着镜头怒吼:“是谁逼我儿子走上这条路?是那些不懂规矩、不知廉耻的小丫头!她们勾引未成年男孩,还敢报警?”
而现在,他的复仇来了。
许沉舟起身走到白板前,将“博育公司”与“离岸服务器”、“伪造证据”、“媒体预热稿”用红线连接起来。他知道,这一波攻击不会止于造谣。他们会先放出风声,再安排“知情人士”爆料,最后由合作媒体推波助澜,把他塑造成一个借公益之名敛财、操控未成年人情绪、甚至涉嫌境外洗钱的伪君子。
而最致命的是??公众最容易相信“反转”。
他曾亲眼见过太多这样的剧本:受害者站出来时万人支持,可只要有人开始质疑动机、扒出身世、渲染细节,舆论就像潮水般倒卷回来。有人会说:“她是不是想出名?”“这家长肯定收了钱。”“这种事哪都有,至于闹这么大吗?”
他不能让历史重演。
凌晨三点,他拨通林北北电话:“启动‘火种备份’协议。把所有核心用户的脱敏数据、心理评估记录、干预日志全部加密迁移至国家云平台灾备中心。同时通知‘萤火家长成长营’所有讲师暂停公开直播课程,改为内部培训模式。”
“你要防备什么?”林北北声音清醒。
“防备他们不只是想毁掉我。”许沉舟望着窗外漆黑的天际线,“而是想连根拔起整个信任体系。一旦人们开始怀疑‘静言舱’的真实性,以后再有孩子求助,第一反应就不是相信,而是问??这会不会又是炒作?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。
“我已经联系最高检驻点专员,申请对‘博育公司’开展穿透式审计。”林北北低声道,“但有个问题……他们昨天向教育部提交了一份‘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竞标书’,内容几乎复制了‘萤火小屋’的全套教案,署名专家团队里,赫然写着你的名字。”
许沉舟冷笑:“盗用成果,栽赃嫁祸。老套路了。”
“更麻烦的是,”林北北顿了顿,“今天上午,微博热搜出现话题#某心理机构操控少女集体控诉老师#,配图是你和阿依努尔在医院天台谈话的照片,标题写着‘父女情深背后的心理操控术’。目前阅读量破亿,评论两极分化严重。”
许沉舟闭上眼。
他知道这张照片。那天夜里,阿依努尔抱着他说“我以为他会恨我”的瞬间,恰好被路过的实习护士拍下上传朋友圈,没想到竟被人截取加工,配上恶意解读的文字,成了攻击他们的武器。
“转发者IP查了吗?”
“集中在几个营销号,背后关联三家MCN机构,资金流显示部分款项来自博育公司的子公司。”
许沉舟缓缓吐出一口气:“他们在打一场立体战??法律、舆论、心理、技术四面围剿。目的不是反击,是恐吓。让所有人知道,谁敢靠近‘清源计划’,谁就会被撕碎。”
“那你打算怎么办?”
“迎上去。”他睁开眼,目光如刃,“把真相摊开在阳光下。”
第二天清晨,许沉舟没有去办公室,而是直接出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报告厅。他受邀参加一场闭门研讨会,参会者包括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、五所顶尖高校的心理学教授、以及三位曾参与“儿童陈述优先采信制度”起草的法学专家。
会议一开始,他就打开了投影仪,播放一段视频??画面中是“静言舱”后台的真实操作流程:当一名用户连续三次输入关键词“我不敢说”,系统自动弹出温柔提示框;当语音识别检测到哭泣或呼吸紊乱,AI立即标记为二级预警并推送至就近社工手机;每一次人工介入都需双人复核,全程录音录像存档。
“这是我们三年来处理的11,632次求助记录的可视化图谱。”他指着大屏上不断闪烁的光点,“每一个点,都是一个曾经躲在黑暗里的孩子。他们不说全名,不露脸,甚至不用真声,但他们说了‘我需要帮助’。”
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教授低声问:“你们如何确保这些信息真实?有没有可能出现恶意举报?”
许沉舟点头:“当然可能。所以我们设置了七层交叉验证机制。比如,同一地区多名用户提及‘补习室’‘单独留堂’等词,系统会生成风险地图;若某教师被三人以上匿名指认,我们将联合当地妇联进行隐蔽走访。截至目前,误报率低于0.7%,而有效干预成功率高达93.4%。”
会议室陷入长久寂静。
副司长最终开口:“许医生,如果你愿意,教育部可以正式授权‘萤火小屋’作为国家级心理健康示范项目,纳入财政专项拨款。”
许沉舟摇头:“谢谢您的信任。但我希望这个项目始终保持民间属性。一旦成为官方指定机构,反而容易被政治化、工具化。我们需要的是独立性,是让孩子敢于对任何人说‘不’的安全空间。”
会后,他拒绝所有采访,独自驱车前往郊区一所特殊学校??这里接收因心理创伤辍学的青少年。他此行是为了见一个人:李婉婷,15岁,三个月前通过“静言舱”举报继父长期性侵,案件正在审理中。由于她作为唯一证人,面临巨大压力,学校临时为她安排了单人宿舍。
推开房门时,女孩正坐在床边画画。纸上是一片漆黑的森林,中间燃着一团小小的火,火旁站着一个穿白裙的女孩,身后有许多双伸来的手,都被火焰烧断了指尖。
“你好,我是许医生。”他轻声坐下。
女孩抬起头,眼神警惕又疲惫:“你是来劝我撤诉的吗?律师说我爸请了很厉害的辩护团,说我精神不稳定,日记也是编的……”
“我不是来劝你任何事的。”许沉舟看着画,“我只是想知道,那团火,是你自己点的吗?”
女孩怔住,眼泪忽然滚落:“是……那天晚上他又进来,我摸到床头的打火机……我没敢点他,但我点燃了窗帘。火警响了,邻居报警了……那是我第一次觉得,我不该死。”
许沉舟喉头一紧。
他从包里取出一台小型录音笔,放在桌上:“你知道吗?‘静言舱’最初的设计灵感,就来自一个和你一样的女孩。她也不敢说话,但她录下了施暴者的脚步声、呼吸声、钥匙转动的声音。那段音频成了关键证据。”
女孩盯着录音笔,手指微微发抖。
“你可以不用现在说。”他温和道,“但如果你想留下声音,我会替你保管,直到你觉得安全为止。”
三天后,李婉婷主动提交了完整的音频陈述。与此同时,她的母亲终于打破沉默,向警方提供了丈夫多年虐待家庭成员的医疗记录。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而就在同一天,网络风暴骤然升级。
某知名自媒体发布万字长文《揭开“静言舱”背后的资本黑幕》,文中指控许沉舟利用心理干预项目聚拢流量,暗中运营付费咨询平台,牟取暴利;更称其与境外NGO有密切往来,接受不明资金支持。文章附有多张聊天截图、财务报表片段,看似证据确凿。
舆论再次分裂。
有人愤怒声讨:“原来一切都是表演!”也有人坚决捍卫:“你们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‘静言舱’活了下来!”
许沉舟没有回应。
他只是在深夜更新了一条微博,仅一句话:【我不是完人,但我从未背叛过任何一个向我说“救命”的孩子。】
配图是一张泛黄的纸条,上面写着稚嫩的字迹:“许医生,你说星星会记得我说的话吗?我想让妈妈知道,我不是她生下来的错误。”
评论区瞬间泪崩。
数百名曾接受帮助的孩子匿名留言:
> “我在‘静言舱’说过我被亲哥欺负,没人信我,只有许医生派社工姐姐来找我。”
> “我抑郁症发作那天打了求助电话,是他亲自接的,陪我说了两个小时。”
> “我爸看完新闻骂我是骗子,可许医生给我寄了本书,写着:勇敢不是不害怕,是怕成那样还想活下去。”
这场无声的对抗持续了整整十七天。
直到第十八天早晨,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专题报道《萤火微光:照亮隐秘角落的守护者》。节目组历时两个月暗访,跟随一名社工走进云南山区,记录下“萤火小屋”如何帮助一名被亲戚猥亵的小女孩走出阴影;又还原了“静言舱”AI系统如何在凌晨两点捕捉到一条模糊语音“我不想活了”,并在八分钟内联动当地志愿者上门救援。
镜头最后定格在许沉舟办公室的一面墙上??那是“声音墙”,贴满了孩子们的手写信、涂鸦画、感谢卡。
主持人画外音响起:“在这个人人都急于发声的时代,或许我们更需要一种倾听的力量。它不喧哗,不煽情,只是静静地在那里,告诉那些蜷缩在黑暗中的灵魂:你说的,我都听见了。”
节目播出两小时内,#请相信孩子说的话#登上热搜榜首。
而“博育公司”的投标资格被紧急叫停,市场监管部门宣布对其展开全面调查。陈文昭本人虽未被捕,但其名下多家关联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。
风暴暂歇。
一个月后,许沉舟来到新疆伊犁,出席阿依努尔父亲创办的牧区女子学堂开学典礼。蓝天白云下,草原辽阔无垠,上百名穿着民族服饰的女孩围坐一圈,手中举着自制的纸质萤火灯。
阿依努尔站在台上,用汉语和哈萨克语交替发言:“三年前,我以为我的命运就是沉默地活着,然后沉默地死去。但现在我知道,我的身体不属于任何人,除了我自己。我的声音,也不属于风,它属于大地,属于星空,属于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。”
台下掌声雷动。
许沉舟站在人群后排,默默举起手机,拍下这一刻。
返程途中,他收到林北北消息:【第487号用户刚刚再次登录“静言舱”,停留了12分钟。她提交了一段新录音,内容是:“警察找我谈话了。我说了实话。虽然腿一直在抖,但我没删掉那段视频。我想活下去。”】
他靠在舷窗边,望着云海翻腾,久久未语。
飞机降落前,他打开笔记本,写下一段话:
> “亲爱的孩子:
> 你说你想活下去。
> 那么,请允许我陪你一起走这段路。
> 不是因为我伟大,而是因为我深知??
> 每一次你开口,都是在为后来者劈开一条生路。
> 而我所能做的,
> 就是在你身后,
> 紧紧跟上。”
他知道,前方仍有风雨。
但他也知道,萤火虽弱,聚之则成河;微光虽渺,燃之可燎原。
风还在吹。
而他,仍在听。